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臺北市立文獻館 臺北市立國樂團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中山堂
士林官邸正館 大稻埕戲苑 水源劇場 王大閎自宅(原貌重建) 北投溫泉博物館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台北故事館 台北國際藝術村 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永安藝文館表演36房 西門紅樓 李國鼎故居 林語堂故居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 牯嶺街小劇場 紀州庵文學森林 剝皮寮歷史街區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草山行館 紫藤廬茶館 新北投車站 新芳春茶行 臺北之家 (光點臺北) 臺北市中山堂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臺北服飾文化館(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 臺北書畫院 臺北偶戲館 臺北琴道館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試演場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艋舺龍山文創B2 撫臺街洋樓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糖廍文化園區 錢穆故居 閻錫山故居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本館預計於105年4月18日(星期一)重新開館。
營運時間:週一至週六,每日10時至19時。
隨著鐵路地下化、艋舺大道的開闢、捷運通車、西園路橋拆除後,臺北市政府於民國95年將萬華區公所重新整修,該建築物採巴洛克式洋樓風格以呼應地方面貌,並期望透過「臺北服飾文化館」的成立,重新帶動萬華地區昔日的繁華光彩,塑造成為臺北市服飾文化的創作設計地標。 在經歷了數年的耕耘後,「臺北服飾文化館」蓄積了一定的能量與資源。在擴大市有資產利用的思考下,臺北市政府與經濟部工業局結合產業輔導計畫以專案合作的方式,推動「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進駐「臺北服飾文化館」,並由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運用其專業技術能量進行營運。市政府期待本合作案能成功將服飾藝術文化之推動,擴大為時尚設計產業環境之實質建構及產業升級的總體營造,進一步帶動各項相關之藝文設計活動、開發商機並促進地方繁榮。 「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於100年5月27日正式開始營運,營運單位「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期待這個空間除了提供時尚流行資訊及相關活動之外,亦將強化與地方的互動,並以靈活永續的方式營運,以獲得本空間最大及有效的運用。
「臺北服飾文化館」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6年2月開館,其三層樓建築物的前身,係為舊的萬華區公所,民國60年代「艋舺」因為鄰近大稻埕碼頭與萬華火車站,一直是北台灣服是批發業的商業重鎮,而成為台灣第一個成衣批發銷售商。隨著台北都會與商業區的東移,萬華傳統社區缺乏改造以吸引人潮,以致該地區逐漸的落沒,成為臺北市較老舊的傳統社區。